公告资讯

从科级到处级, 再到地厅级, 说说娄底这座城


    本文来源:掌上冷水江

    三十多年前,娄底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科级干部,由处级干部涟源来领导。它当科级干部时,朴实勤快,工作扎实得很,建起了一座有名的工厂,为了名头响亮一些,用处级干部的名字来命名,叫涟源钢铁厂;新修的湘黔铁路在这里开了一个叉,延伸到厅级干部邵阳家里,于是又发狠修了一个担负中转任务的娄底火车站。有了涟钢,有了中转火车站,娄底这个科级干部的绩效考核就冒了尖,有了影响。七七年邵阳地区一分为二,邵阳那一半,行署还是驻邵阳市,分出来的另一半,开始叫涟源地区,要在涟源地区管辖的县市里选一个地方做行署驻地。考察来考察去,不知道哪位领导一指点,境内那些处级干部没看上,倒看上了娄底这个科级干部,选中娄底作为行署驻地。

原涟源县娄底镇(现娄底老街一大桥处)

七十年代的娄底

七十年代的娄底

七十年代的娄底

七十年代的娄底

娄底的职务就有了火箭般的窜升。先是升格为县级娄底市,正儿八经成了处级干部;又因为行署驻地在此,也同时享受着厅级干部的待遇。到了九九年,行署撤销,成立地级娄底市,娄底这个地方成了中心城区。这下子更不得了,县处级干部娄底市,一分为三,娄星区、经开区、万宝新区,成了三个处级干部,几乎占了全娄底市处级干部的一半。三十多年的沧海桑田,娄底,这个当初的科级干部,一下子不但演变成了三个处级干部,而且作为娄底市中心城区的所在地,赫然就是一个正厅实职的干部。

娄底老火车站

娄底老火车站

级别的火箭般窜升,与之相伴的是城市的快速发展。当年邵阳、娄底分家,行署搬迁到这里,建立了一大批机关,也迁来了一大批机关工作人员;成立县级娄底市,也同样新建一大批机关,进了一大批机关工作人员。于是沿娄底行署机关修了一条笔直的大街,也沿县级娄底市机关修了一条笔直的大街。反正周围都是乡村,有的是地盘,那大街便都修得十分的宽阔敞亮平整,大街两边的大楼,办公大楼,住宅楼,也都建得鳞次栉比,恢恢然就有了城市的模样。机关工作人员来了,他们的老婆小孩也来了,他们要住呀,要吃呀,要读书呀,要玩呀,还需要各种服务呀,于是,一大批依托机关衍生出来的机构也诞生了,比如学校、医院、商场、建筑公司、城市管理机构、公园等等等等,全都有了,它们一个个在城区占一个地盘,就开张做起生意来。新建的大街不够,再拉一条,不够再拉一条,反正除了人口不多,有的是地盘。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,娄底拉了无数条笔直的大街,建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和住宅小区,也建了许多的公园,原来的老娄底镇,倒被挤压在城区的一角,几乎没什么影子了。

娄底的城市修得漂亮,慢慢地便把周围县市的人吸引了过来。当年的娄底,马路修得宽阔,公园也修得多,但是并没有多少人气,到了夜晚,除了马路两旁的路灯孤零零地在那里傻站着,就看不到人影。现在不同了。到了夜晚,你到广场上公园里望去,仿佛全娄底的人,都在那儿跳广场舞,或者在那儿玩耍。中心城区的马路上、商场也是人山人海。人一多,各色人等都有了。城市嘛,本来就是大家在这儿相互交易的地方。以才华谋生的,以生意谋生的,也有不那么正经的交易谋生的,都有了。城市也繁华起来了。老九龙转盘处

清泉酒店(当年娄底最高档的宾馆)

但来娄底谋生的,基本上都是来自下属各县市。新化冷水江,涟源,双峰。不仅做生意的、选择娄底做居住地的人来自各县市,机关里的那一大批工作人员,也基本上来自各县市。他们在不长的时间内,涌进了娄底城,成了城市里唱主角的人。他们来娄底的时间不长,离故乡又近。出门在外,很自然地,便将来自故乡的乡亲,作为自己情感寄托的对象,同时又和留在故乡的人,有这样那样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。“亲不亲,故乡人;美不美,故乡的水”嘛。于是无论做人民公仆也罢,无论谋生也罢,慢慢地就形成了乡亲的圈子。工作之余或者节假日,找乡亲们玩耍,找乡亲们诉说自己的委曲衷肠。春节等传统节日放假,也是众多乡亲相互联系着一同回故乡。而家乡的亲人同学有什么事,也上娄底来找他们打点,一来二去,在他们中间,便形成了突出的故乡情结,把乡情看得特别重。在他们看来,娄底,只是工作的地方,而家乡,才是活着的根啊。尤其一到春节,他们便相约着回到根脉所在的地方,平时一派繁华的娄底城区,倒冷冷清清,显得非常寥落。这一点,有点像极了深圳,到了春节,那城市,就是一座空心城市。与深圳不同的是,这些移民并不来自五湖四海,基本上来自下属各县市,离家乡特别近,到了春节,家乡的亲人在召唤,不回家也要回家,所以,娄底到了节假日,城市的空心化也就不可避免。

春园路(现春园步行街金街)

长青街

所以,说娄底是移民城市,恰如其分;说娄底是一座乡情特别浓的城市,也恰如其分。在娄底工作的人,天天人在娄底,心在家乡,即使没有多少故乡情结,耳濡目染之下,也得有了。

原娄底师专(现人文科技学院)

这便将娄底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。娄底虽然不大,但是一座现代城市繁华的因素,它都有。宽阔的街道,巍峨的建筑,漂亮的公园,美丽的园林,人头攒动的商场,霓虹闪烁的歌厅。然而,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,却没有几个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娄底人。当年的娄底老街,挤在城市的一角,无声无息。满大街跑着的人,却是操各种方言的人,新化话,双峰话,涟源话,还有邵阳话,长沙话。他们在说着自己家乡的方言的时候,就从来没有想过,他是在娄底,他应该说娄底话。不,娄底话从来就没有进入他的视线中。他们用自己的方言,很自然地亮明自己是哪个地方的人,而他的操同样方言的乡亲,就是他的坚强后盾。他几乎没想过自己现在是娄底人,娄底作为一座中心城市,在他那儿,几乎就没有任何影响力。

娄底老市委市政府

这是一个从科级干部破格提拔为处级干部,同时享受厅级干部待遇的尴尬。帽子太大,而根基太浅,结果一方面是级别的虚高,一方面却是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文化习俗的发展受到挤压,地头蛇斗不过强龙,只好在强龙的欺压之下喘息求生。

街心公园(现娄星广场)

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,这又不啻是一件好事。娄底虽然还没有让他们认可,但下属几个县市的影响力,也没有一个占得统治地位,这就为形成大家认可的娄底文化打下了基础。怎么建设?既不可偏废,也不可着急。现在娄底自行署成立已经三四十年了,第一批来娄底的人,已经退休,当年跟着他们来的小屁孩,也到了五十左右的年纪。而那些在娄底出生的人,现在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,他们将慢慢成为娄底的脊梁。相比他们的前辈,他们的故乡情结,并不那么浓厚。作为娄底的领导者,必须抓住时机,通过将各县市文化的融合,形成崭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文化,并不遗余力地推广,形成一种新的让全娄底市的人民都认可的文化,让市民们骄傲地说,我,是娄底人!

只是,必须立即着手这件事了。